【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C.防治煤烟型污染 D.防治臭氧层破坏

 

2.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3.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A.风景名胜区 B.人文遗迹 C.城市环境 D.自然保护区

 

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

D.2000年的《立法法》

 

5.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C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7.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

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8.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

A.自然环境的破坏 B.环境污染 C.大气污染 D.水土流失

 

9.在国际环境法律中(D)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机关 B.联合国 C.不同社会 D.国家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C)极强的法律部门。

A.综合性 B.共同性 C.技术性 D.社会性

 

11.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

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

 

12.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

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C.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D.环境标准

 

13.最早提出“公害”一词的是(B)、

A.日本1896年《矿业法》 B.日本1896年《河川法》

C.美国1864年《煤烟法》 D.英国1913年《煤烟防治法》

 

14.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A)

A.机动车停放地 B.高速公路收费站 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 D.公共停车场

 

15.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立的海洋倾倒区是(A)

A.一类倾倒区 B.二类倾倒区 C.实验倾倒区 D.临时倾倒区

 

16.“人类环境”是指以为(A)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整个生物界

 

17.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

处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之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D)

A.建设部门 B.规划部门 C.水利部门 D.军队环保部门

 

18.向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机关是( B)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9.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A)。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20.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D)。

A.“物物相关”律 B.“协调稳定”律 C.“相生相克”律 D.“负载定额”律

 

21.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22.在我国,矿业资源的所有权属于(D)

A.个人 B.企业组织 C.集体 D.国家

 

23.“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是指(A)为中心、为主题的外部世界。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其他生物很无生命物质 D.整个生物界

 

24.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义务的是(A)。

A.所有公民 B.法律工作者 C.国家 D.打猎者

 

25.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D)

A.开发使用费 B.保护管理费 C.惩罚性收费 D.自然补偿费

 

26.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_________时期。 ( A)

A.殷商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7.在国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的制度是(D )

A.许可证制度 B.经济刺激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B )

A.英国 B.美国 C.巴瑞 D.中国

 

29.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B)

A.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

B.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交纳排污费

C.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D.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30.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的标志,又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标志是(B ) 、

A.1978年的《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的颁布

C.一些列环境标准的制定和颁布

D.一些列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31.环境科学中最有名的绪论性著作是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C)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C.《只有一个地球》 D.《人类环境宣言》

 

32.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  A  )

  A污染控制   B自然保护  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 D水土保持

 

33.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  C  )

 A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4.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 A   )

  A农民集体所有   B全民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   D无主土地

 

35.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  B  )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 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  B  )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C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   D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

 

3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 A )

  A大陆架 B公海  C内海  D毗连区

 

38.“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的原则是  (  C  )

 A 谨慎原则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39.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  C  )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  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

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40.在我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    D )     

 A个人    B企业组织    C集体    D国家

 

41.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D  )    

A工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C 航道运输用水的需要  D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42.对于已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应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是( C )

 A一年内不用且可以耕种收获的B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

C连续两年未使用的  D连续五年未使用的

 

43.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和。(  B   )

 A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B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C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D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

 

44.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界定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是    ( A   )

A 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

B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

C巳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

D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

 

45.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  (B )

 A I类   BⅡ类  C Ⅲ类   D Ⅳ类

 

46.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的是 (   A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47.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  C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8.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 (  C  ) 解释。

  A环境破坏     B公害   C环境污染   D与“公利”相对

 

49.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  D  )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5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  (  D  )

 A 天然孳息  B 法定取得  C开发利用取得  D强制取得

 

5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  (   B )

 A 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52.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  (  B  )

  A早期限制B 治理   C综合防治  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

 

53.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    (  C  )

A《人类环境宣言》B《里约宣言》 C《21世纪议程》  D《世界自然保护宪章》

 

54.关于环境基本法表述正确的是   (   D )

 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的地位

B环境基本法的出现晚于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

D环境基本法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立法依据

 

55.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C )

 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  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

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  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

 

5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最重要特征是(  B  )

  A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B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

C法律的技术性   D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57.“人类环境”是指以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  )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整个生物界

 

58.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D)

A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59.规划的关键是   ( C )

A 搞好基础设施  B保护基本农田  C布局合理 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

 

6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不包括(C )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开发利用  D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

 

二、多选题

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A,B,C,D,E)。

A.医院 B.学校 C.机关 D.科研单位

E.住宅

 

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防治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措施是防止(A,B,C,D)。

A.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

B.在海岸滩涂设施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污染海洋

C.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进入海洋环境

D.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

E.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3.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正确的有(A,C)。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

B.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集体所有

C.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D.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个人所有

E.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家庭所有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是(A,C)。

A.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存在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

E.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规定的权利的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

 

5.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包括(A,B,C,D,E)。

A.直接对污染物排放量做出限制性规定

B.对开发、利用资源及其排污行为进行全程管制

C.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D.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E.采用税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换几个标志等经济刺激措施

 

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立的许可证形式有(A,B,D,E)。

A.城市建设用地许可证 B.海洋倾废许可证

C.总量控制许可证 D.森林采伐许可证

E.矿产资源勘探许可证、开发许可证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时期的立法最多的是关注(A,C,D)。

A.自然资源的保护 B.单行法规的规定 C.防止环境破坏 D.环境污染

E.提高环境质量

 

8.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A,B,C,D)。

A.大气 B.海洋 C.矿藏 D.自然保护区

 

9.下列情形中,不需要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是(A,B,E)。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

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或设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

C.排污者因超标排污已经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的

D.达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E.达标排放噪声的

 

10.未来维持人类环境的动态平衡,人类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B,D)。

A.人得从自然界提取物质

B.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值能力

C.人得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

D.排放到自然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E.严格限制向环境排放废物物

 

11、只能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CE)

 A 森林B太阳 C空气D土地E光照

 

12、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的标志是(AB)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

B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迅速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已经形成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手段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并涉及多种法律部门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

E国家已经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环境的职能

 

13、“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BDE)

A同时立项  B同时设计 C同时申报  D同时施工   E同时投产

 

14、下列许可证中属于自然资源开发许可证的是(CE)

  A木材运输证 B养殖使用证  C捕捞许可证 D草原使用证 E采矿许可证

 

15、作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所要控制和防治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ACD)

  A工业固体废物  B农业废弃物 C城市生活垃圾  D有关的危险废物E矿业固体废物

 

16、《渔业法》关于渔业养殖和捕捞作业的主要规定有(ABCD)

  A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B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C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D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E实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制度

 

17、可以处以的行政处罚包括(ABCDE)

  A责令停止开采B赔偿损失C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D罚款E吊销许可证

 

18、根据弹性许可证制度规定,如果某个排污者通过投资改善了技术和设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与其他的排污者或排污许可证。(BE)

  A租赁  B交换 C抵押D质押 E出售

 

19、以下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AE)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 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野生东北虎

 

20、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方面,我国颁布的法律包括(BCDE)

  A《水土保持法》B《森林法》 C《野生动物保护法》D《土地管理法》E《矿产资源法》

 

三、判断题

1.我国《刑法》中规定了环保自卫权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界限。(错)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定基本农田时,基本农田应当占到耕地的80%以上。(对)  

3.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予以保护。( 错)  

4.国际环境法的特征之一是法律理念具生态性。(对)  

5.环境法意义上的“环境”是指作用在人这一中心客体上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错 )  

6.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都是指由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对 )  

7.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代表国家向破坏海洋水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对)  

8.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错 )  

9.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意义上的固体废物还包括被废弃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对)

10.作为环境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一环境问题。( 错 )  

1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计算。( 错 )  

12.环境法律后果是指环境法主体因其行为违法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错 )  

13.1973 年,我国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提到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对  )  

14.环境法的协调发展原则阐明了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对 )  

15.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属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错  )  

16.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森林是自然保护的对象之一。( 对 )  

17.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 条,环境噪声是指一种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错 )

18.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对 )

19.自然保护法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有一定的区别。( 对 )  

20.我国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对 ) 


正确答案:见题目,使用 ctrl+f 在页面内搜索

题目解析:

丰阳塔题库搜集整理。